13日的江苏省低碳发展战略培训班上,来自国内外的专家认为,发展低碳经济,应走出相关误区,创新比节约更重要。
“今天,你低碳了吗”,这是当今的一句流行语。“如果你用了100度电,就等于排放了78.5千克二氧化碳;自驾车消耗100公升汽油,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;用了100吨水,就等于排放了91千克二氧化碳……”最近,在网上流行一款专门设计的“碳足迹计算器”,只要输入日常活动内容,便可计算出向大气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。“现在低碳好像成了个什么膏药,任何活动都能和低碳挂钩,诸如低碳婚礼、低碳购物、低碳旅游甚至低碳美容等等。然而,发展低碳经济不能走向自己的反面,我们应认识到低碳的实现需要循序渐进,光靠节约可不行。”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的一席话让人颇受启发,“比如说节能灯,人们习惯认为随手关灯是个节能的好习惯,但频繁开关灯会影响它的寿命和效果。所以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时候,也需要注意科学和正确的引导。”
李俊峰认为,低碳是修饰词,发展才是核心,关键在于创新。发展低碳经济对大家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,关键是看谁先突破困局。拿新能源汽车来说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必须在技术尤其是电池技术上下功夫,没有核心技术,新能源汽车这一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无几的领域,就有可能到最后一无所获。事实上,在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、驱动电机、动力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方面,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已有很大的差距。目前国外企业正在研究纳米蓄电池、超导电机等前沿产品,如果他们成功了,那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更加落后了。
在我国,尽管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加以考虑,而仅把它当作履行气候公约的义务。但是“低碳经济”、“低碳城市”理念的迅速扩散和实践的迅速启动,体现了其强大生命力。很多城市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和提高发展质量的一种途径,有些城市已经考虑进行总量控制。如上海是最早发起研究总量减排潜力的城市,无锡在其低碳经济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总量控制目标。目前,全国有100多个新能源基地、数十个低碳城市破土而出,如苏州、无锡、徐州、成都、保定等国家级新能源基地的建设,广州、杭州、扬州、大连等都在搞低碳城市。“但事实上很多地方还没有理出思路,低碳发展要的不仅仅是概念设计,方方面面的创新比什么都重要。除了技术外,我们还需要善于创新和保护创新的机制和环境。”李俊峰透露,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准备制定一系列的“低碳”标准和指标体系,一旦成熟,通过国家审核后,即会对外公布。
可持续发展技术基金会主席江家泗说,“现在,新能源产业在全国遍地开花,不少人怀疑其中的泡沫。要消除泡沫,新能源产业与旧产业的对接很重要,如太阳能光伏产业与农业的对接。”他认为,低碳经济要发展的不仅仅是新能源产业,还有先进制造产业、精致农业、高效交通产业、绿色建筑产业、健康环保产业等等。
专家指出,不管有没有气候变化,我们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。在已知技术条件下,坚持低碳发展是我们艰难而又唯一的选择。按照低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,我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,这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。